TOF 到底有沒有用?
小米 9 正式發布前,榮耀和小米在微博上圍繞著 ToF 有用與否展開了一場劇烈的「官方互懟」。前者標明,ToF 深感鏡頭能夠立體收集被攝人物的骨骼點和肢體動 作,然后完結「人景分別」的瘦身,還能夠用來玩體感游戲;而后者指出,以現在供應鏈 ToF 傳感器的硬指標和 ToF 技能在手機上運用情況來看,這項功用純屬商業噱頭,而且瘦身 視頻不需要 ToF 鏡頭也能拍。小米手機維修點
在這樣的布景下誕生的小米 9 天然沒有搭載 ToF 鏡頭,而且也互不相讓地在相機中供給了瘦身小視頻攝影方式;榮耀 V20 盡管在宣發層面一向標明具有體感游戲 功用,但截至完稿前這項功用仍未推送。因而,現在 ToF 技能在手機上僅有的運用僅限攝影瘦身視頻。
我們找來支撐 ToF 瘦身的榮耀 V20 和搭載軟件算法瘦身的小米 9 進行比照。為了驗證 ToF 到底能否做到「人景分別」、「人瘦墻不瘦」,我們又加入 iPhone XS Max 作為同一焦段下的參照標準。檢驗期間,三臺手機固定在同一碳纖維管上,與被攝人物的相對間隔根本共同。
這個場景,從第一幀就能看出小米 9 提早做弊,即使畫面里還沒有人,畫幅也被縱向整體拉伸了,導致車體比例失調、車輪從圓形變成了橢圓形。
當人物出現時,榮耀 V20 的畫面上也出現了形變,但并非小米的整體拉伸,而是在人體周圍進行部分拉伸。
跟著人物向鏡頭方向走動,拉伸方位也從車體變成了間隔鏡頭更近的地上。搭載 ToF 鏡頭的榮耀 V20 在這一場景顯著沒能做到「人景分別」。
第二個場景,人物全程處于畫面傍邊跳廣播體操。小米 9 依然是整體縱向拉伸;榮耀 V20 乍一看沒有問題,但仔細辨認,會發現腿部鄰近的地上縱線條是向中間彎 曲變形的;作為比照,iPhone 所攝影的地上線條都是直線。
第三個場景,當人物走入畫面時,小米 9 的畫面上展現出了極為顯著的縱向拉伸進程;榮耀 V20 依舊采用了起伏較小、較為隱蔽的部分拉伸,腿部周圍的墻體有著 肉眼可見的線條形變。
三個場景的檢驗證明,盡管小米 9 的「縫隙」顯著要比榮耀更大,但榮耀 V20 的 ToF 瘦身也并未做到「人景分別」、「人瘦墻不瘦」。
隨后,我們堵住了榮耀 V20 的 ToF 鏡頭,進行了第四輪檢驗。成果發現,瘦身操作并未因為 ToF 鏡頭被堵住而失利,畫面中的人物相同被成功拉瘦,腿部周圍的 墻體也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揉捏和形變。
所以,即使是榮耀 V20 眼下僅有可用的與 ToF 相關的功用,也并非完全仰仗 ToF 鏡頭;至少就檢驗成果來看,小米 9 和榮耀 V20 的瘦身視頻仍是運用軟件算法 對畫面進行實時拉伸處理所做到的,只不過小米 9 更簡略粗獷,「縫隙」也更大;而榮耀 V20 的確能夠正確辨認人像并作針對性處理,但和宣揚傍邊的「人景分別」還有間隔。
我們信賴,手機攝像頭在捕捉平面之上、3D 化信息的探究是一個正確的方向,但就現在而言,手機上的 ToF 并沒有在實踐運用中展現出其價值和誠心,還未摘下 「鏡油」的帽子。
攝像頭是否越多越好,取決于每顆機載攝像頭的用處。之前說到現在市面上的 ToF 鏡頭,還有部分人像虛化作用縫隙百出的手機所搭載的景深鏡頭,都歸于沒有實 用價值的「鏡油」。所以要害不是看攝像頭的數量,而是每顆攝像頭都能做些什么。
小米 9 運用等效 26mm 主鏡頭攝影的相片
小米 9 運用等效 17mm 廣角鏡頭攝影的相片
小米 9 運用等效 50mm 長焦/人像鏡頭攝影的相片
小米 9 的三攝分別掩蓋了三個焦段——等效 17mm 的超廣角頭、等效 26mm 的主鏡頭,以及等效 50mm 的長焦頭。超廣角可用來攝影城市、山水等宏大景觀,也可 用來攝影微距;主鏡頭是絕大多數手機的標準小廣角焦段;等效 50mm 的長焦頭在空間透視感上最接近人眼,適合人像近景的攝影,拍女朋友危險較小。而等效 50mm 作為小米 9 上 焦段最長的鏡頭,坐在教室后邊拍黑板,或許拍遠處建筑物細節的時分也能夠運用。
市面上絕大多數手機的長焦鏡頭,以及它們在人像方式下默許所選用的鏡頭也是等效 50mm(iPhone、三星、小米等)。有些不裝備長焦頭的手機乃至會在人像方式 下裁切畫面,以期得到接近 50mm 的觀感(OPPO、Pixel)。
iPhone XS Max 用等效 52mm 鏡頭攝影的人像方式相片
Pixel 3 XL 運用等效 27mm 鏡頭攝影并裁切得到的人像方式相片
另外,「月亮方式」和「運動跟拍防抖」,也是運用小米 9 不同焦段的攝像頭所擴展出來的功用。
小米 9 的三顆鏡頭都能在不同焦段下獨當一面擔任成像,而市面上裝備同類型三攝的只要華為 Mate 20 系列、三星 Galaxy S10 系列和 LG V40(不在我國區域銷 售)。這三顆攝像頭的確能夠幫助小米 9「拍到」更多的內容、擴展更大的發明空間,乃至掩蓋絕大多數日常出游的攝影需求。
在如此小的手機機身上堆攝像頭數量并不是終極解法,遲早會堆到極限;而人像方式、多幀庫房超級夜景等新思路,也證實了軟件算法的前進才是手機憑借小尺寸光 學組件,對單反完結「彎道超車」的更有力途徑。但在手機能經過軟件算法解決無損無級變焦之前,運用多攝掩蓋更多焦段的確是對用戶更有利的可行手法。